@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加拿大學者研究再次證實:給予比得到更快樂


2017-12-19 18:10 宅~有何不可
加拿大學者研究再次證實:給予比得到更快樂

在英語中有一句俗話,“施比受更好”(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加拿大有一位女教授就一直在尋找這個說法是否有科學證據。應該說現在已經找到瞭。
  溫哥華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拉臘·阿克寧(Lara Aknin)最近在學校向聽?介紹她的研究發現。
  
[img]http://img.news.sina.com/cr/2017/1219/2283320844.jpg[/img]
  c YouTube/SFU
  她說:“我是西蒙·弗雷澤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我要給大傢介紹的研究成果題目是:使人更快樂的科學根據。能為別人花費時間和金錢的人通常比那些隻考慮自己的人更快樂。尤其是基於一些正確的理由為別人花錢就更讓花錢者覺得快樂”。
  阿克寧教授近年來花瞭很多時間思考那些樂於施捨的人會不會?何時會?為什麼和能得到怎樣的情緒上的回報。到目前為止,她和她的合作者已經發表瞭諸多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在2008年通過實驗證明瞭哪怕為別人隻花5塊錢就可以帶來比自己花5塊錢更多的快樂。而在2013年又證實,這樣的實驗結果無論是在發達國傢還是貧窮國傢,乃至小規模傳統社會都是相同的。
  快樂首先來自於良好的社會關係
  她的最新研究是與另外兩名學者一起完成的,研究報告的題目是《樂觀的情緒與推廣有益社會的行為》。這篇論文有三個主要內容, 一是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有益社會的行動;二是積極的情緒,例如樂觀, 可以帶來有益社會的行為;第三,從事有益社會的行為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
  文章認為,人類本來都是親社會的。人們願意幫助別人可能出於各種原因。而我們關註的是積極情緒的作用。積極情緒不僅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正面的經驗,也可以促成未來的相似行動。簡言之就是,有證據表明積極的情感在人的成長期間能夠促進親社會行為並得到獎勵。
  
[img]http://img.news.sina.com/cr/2017/1219/3463486912.jpg[/img]
  在對成人的研究中, 他們曾經隨機選擇瞭700名成人,發給他們一份調查表,表上把快樂程度分為10級,讓受調查者選擇自己大概屬於那一級。然後選出自認快樂程度最高的70人,再對他們進行深入的調查。結果大多數都是有很好的社會交往和朋友圈,也有的是從參加體育運動獲得快樂。
  助人確實也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
  阿克寧教授說:“除此之外,通過幫助別人收穫更多的快樂也是一種方式。無論是獻血,還是為他人付出時間,受到無私或其它原因的激勵作出善行。這些人在情感上獲得的快樂回報要大大高於以自我為導向的行為”。
  阿克寧教授還曾研究慷慨助人的動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她說,並非所有的給予都一樣。慷慨的行為通常都是出於對他人的關心或關心,但“親社會行為“也可能是出於自私的目的。例如有人捐款可能是為瞭出名或稅收抵免,也有人是為瞭給同事給老闆留下好印象。所以,她也研究以自我目的為導向的給予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經驗和情感回報?
  
[img]http://img.news.sina.com/cr/2017/1219/1013527280.jpg[/img]
  c YouTube/Lara Aknin/SFU
  給予和快樂之間是雙向關係
  阿克寧教授的研究還發現, 給予和快樂之間不僅是單向關係,而且是雙向關係。她說:“幫助別人可以讓人感到快樂,而快樂的人更有可能願意幫助別人。無論是對成人的研究,還是對兒童的研究,都存在這種積極的反饋循環可能性”。
  阿克寧教授說,孩子們從兩歲開始就有能力做出幫助別人的行為瞭。他們在一項實驗中選擇瞭64名20個月大的孩子,然後觀察孩子們的給予行為。“我們觀察孩子們在把東西給予別人時的表現,其中有一樣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物品,另一種是屬於實驗者的物品。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給出屬於自己的物品時,笑得更多。我們為此尋找原因。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分享和幫助令給予者感覺良好。
  她的研究成果被選入加拿大慶祝建國150周年的系列講座的150個題目之一。
  來源:加廣中文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